2017年世界高考拉開帷幕。不過,今年的高錄取會出現一位分外“考生”——研發于成都的人工智能系統“準星數學高考機器人”,它將尋釁2017年高考數學科目。
這是國內首次由機器人應試高考題,它能考多少分呢?會比學霸兇悍嗎?
研發團隊稱,機器人將在兩小時內尋釁一套或多套數學卷,并在今后由專門老師閱卷改動。在今年歲首年月,該機器人經過進程100套試卷、1.2萬道題的練習量后,取得了高考數學模仿卷93分的成就。
AI-MATHS是由成都一家科技公司研發的以自動解題技能為核心的機器人,研發公司于去年5月宣布其將參加高考的消息,當時他們為機器人定下的目的是110分。顛末一年的練習和模仿測評,這臺被稱為“高考機器人”的分外“考生”將首次實戰。
據公開報道,目前機器人AI-MATHS已經有了500套題的積累,而在今年2月份,AI-MATHS靠100套試卷、1.2萬道題的練習量,取得了高考數學模仿卷93分的成就,超過2016年四川高考文科數學的平均分。研發團隊闡明稱,考試失分緊張在于機器人完美對常識的理解能力,“讀不懂題目就只能猜,比喻,投資、理財,它曩昔做的練習題沒出現過這些詞,它不懂這些詞的意思,就卡在那邊了。”
因此,模仿過后,團隊除讓它理解更多詞匯意思外,還對系統的答題程序設置結束了一些篡改,讓它在不克不迭給出完整答案的情況下,也給出部門答案,爭取“步驟分”。不過,“升級”后的機器人在成就上畢竟能提高多少,真正的結果還需下晝AI-MATHS參加過考試后才見分曉。
尋釁2017高考數學卷
人工智能參考世界卷和北京卷
與多數人對機器人的印象不同,“準星數學高考機器人”的“身體”并非模仿人類的樣子容貌,而是10余臺做事器,其“大腦”就是做事器上承載的人工智能系統。“考場”設在成都天府新谷10號樓的一個聚會會議室里,屆時入場答題的實際上就是這些做事器。像考生會被切斷與外界的聯系異樣,這些做事器也會被切斷網絡連接。由公證機構和媒體出任“監考老師”。這場特其余“高考”只設置數學科目,將在7日下晝5時今后,也就是高考數學結束今后結束,不會影響變態高考的結束。
“準星數學高考機器人”將尋釁哪套試卷?成都準星云學科技有限公司CEO、清華大學蘇州研究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林輝表現,高考數學結束后,公司將立即從干系部門、網絡等多渠道爭取試卷,“目前擬爭取世界卷、北京卷等幾套,但是最終能拿到哪幾套,具體幾點鐘拿到還不確定。如果拿到多套試卷,高考機器人將在2小時內同時作答多套試卷。”尋釁當天,高考機器人將在2小時內同時作答多份高考試題,今后由西席改動答卷。
據了解,這套人工智能系統是國家科技部863操持(又稱“超腦操持”)牽頭研制的機器人,寄托清華大學大數據、人工智能、天然措辭識別等前沿技能,已研究4年多。林輝先容,本次尋釁是對研發功能的一次階段性檢驗,尋釁結果將運用到該公司對人工智能系統的進一步優化。
運算量可達2的800次方
曾敗給某中學文科生
去年5月,研發團隊宣布機器人將參加2017年高考,并預計在2017年數學科目的高錄取達到重點本科的錄取水平。當時,高考機器人在模仿錄取得到過115分的成就。
而今年的一次模仿考試,高考機器人的表現卻差強人意。2月23日,成都石室天府中學曾表演一場“人機大戰”,高考機器人首次對戰真人——43名高三文科班弟子,最終以93分敗給了弟子們106分的平均分,相對付150分的滿分,93分剛過及格線。虧得這一成就超過2016年四川高考文科數學的平均分,經過進程了中期評測。
3個月來,高考機器人水平有所上升嗎?科研人員先容,去年的評測,機器人也曾達到過110分以上,但其實不穩定,且要看試卷的匹配度。高考機器人沒有題庫,它是經過進程綜合邏輯推理平臺來解題,而非學習儲存題庫。一年多來,機器人在復雜邏輯推理、直覺觀察推理、計算機算法、深度學習上都結束了深入攻關。目前,高考機器人已經練習了1.2萬道題。為練習答題速度,團隊加大了題量,目前高考機器人已有500套試題的積累。不得不承認,人工智能在運算、推理、存貯等方面都具備超強的能力,高考機器人可以或者學習小學到高中的7000多個考點,運算量可達2的800次方。但目前仍有一些毛病需要賡續改進,比如,完美對常識的理解能力,讀不懂題目就只能猜。
其余,為提高高考機器人的分數,科研人員還對系統的答題程序設置結束了一些篡改,讓它在不克不迭給出完整答案的情況下,也給出部門答案,爭取“步驟分”。高考機器人在考試中碰著會答的考題,它將會以大概20分鐘一套的速度作答,如果有它不會的考題,它將先跳過這些題目,把會答的都答完,再返返來爭取打破剩下的艱苦,直到解出答案或者考試光陰結束。
解題隨意馬虎理解難
機器人當學霸挺難的
其實,高考機器人其實不“罕見”,幾年前日本人工智能Torobo-kun,揚言要參加東京大學入學考試,完勝人類考生,結果從一開始就表現得不精美絕倫,因為它沒辦法理解人類措辭的復雜干系,這也成為了機器人參加考試必須克服的一大艱苦。
這異樣是中國科研人員碰著的成就之一。畢竟,機器人在結束邏輯推理前,首先要結束讀題,也就是天然措辭理解,而天然措辭理解是沒有界限的。
今年2月的模仿考,高考機器人“失敗”的原因起因緊張在于應用題的解答:它不克不迭理解題目中“投資”“理財”等社會常識。真正應用的時候,系統偶爾卡在一個點,或一個名詞上。如把句號弄成一個“O”,它就暈了。機器人最難點在于理解,如果題目涉及數據,技能可以或者抓取,而文字描繪是最難的。
科研人員表現,研發圍棋機器人,用計算機措辭描繪圍棋規則相對隨意馬虎,難在要讓系統在極短光陰內算出每次落子后的幾十步甚至幾百步的不同場所場面。而研發高考機器人最大的難點在于,首先要讓系統準確理解人類措辭,后面做題的步驟反而不久不多。人類的措辭千變萬化,而且還在賡續立異,幾乎是學不完的。碰著沒學過的生詞,人類會聯系上下文去推測詞義,猜對是比較隨意馬虎的事;而機器人卻會卡殼。
畢竟機器人考試的成就如何?和人類比尚有多大差距?什么時候考生將能和機器人同臺競技?一切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