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并于4月27日公開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機器人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水平,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10萬臺,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300億元。
不知不覺中,機器人正向我們走來。它們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服務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比如,外出的你無需擔心家里老人無人照顧,智能護理機器人將破解養老困局。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在生活方面,包括助老助殘、家庭服務、醫療康復、救援救災等在內的多個領域都將出現機器人的身影。在生產方面,工業機器人也將向中高端發展,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規劃提出,為滿足國家戰略和民生重大需求,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積極開展機器人的應用示范。在工業機器人用量大的汽車、電子、家電、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行業,在勞動強度大的輕工、紡織、物流、建材等行業,在危險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業,在生產環境潔凈度要求高的醫藥、半導體、食品等行業,推進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在救災救援領域,推進專業服務機器人在自然災害、火災、核事故、危險品爆炸現場的示范應用等。
開展陪護與康復訓練機器人在失能與認知障礙人群中的試點示范,開展智能假肢與外骨骼機器人在行動障礙人群中的試點示范,開展手術機器人在三甲醫院智能手術中心的試點示范,大力推進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助老助殘、康復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被視為產業“短板”的核心技術也將迎來突破。規劃提出,到2020年,機器人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包括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器在內的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為此,規劃特別提出將組建面向全行業的機器人創新中心。
你我身邊已有它們的身影
一年前電影上映時,我們還在為“大白”的智能感到震撼。如今,類似的機器人已“走”出熒屏,來到人間。
近日開幕的廣交會上,海爾展區就有這樣一個“暖男”等著你。這位名叫Ubot的機器人約60厘米高、有一雙大大的“黑眼睛”。它可以幫你開空調、定鬧鐘、報天氣,還可以跳舞說笑,甚至查看家里有沒有漏水。
不想掃地?沒問題,機器人可以幫你;擦玻璃危險?OK,機器人可以搞定;迎賓機器人、教育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在我們身邊,機器人雖然沒有“大白”那樣強大,但也在努力變得“聰明”與“體貼”。
率先開展人工智能研究的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說,目前機器人在語音和文字識別等方面已經達到很高水平。隨著精確度、靈敏度、信息化程度持續提高,“人機差距”將不斷縮小。“不久的將來,沒準每個家庭都會配個‘機器人助理’,人們使用機器人就像使用手機一樣方便。”
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
規劃提出,到2020年,機器人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取得突破,智能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包括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器在內的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這意味著機器人將具備感知、認知甚至交流的能力,可靠性也將提高,越來越值得信賴。”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說。
“我們不僅要把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搶抓先機。”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和世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中國,蘊藏無限可能。提早布局未來市場尤為重要。
未來機器人沒準都有經紀人
將有哪些機器人來到我們身邊?規劃給出了答案:未來五年,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等十大標志性產品率先取得突破。
“未來的機器人將更加注重解決社會和產業問題,服務國計民生。既要做人所做不到的事,又要提高效率。既有專業水準,又能當好‘萬金油’。”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特別提到,除了在某個領域扮演“專家”,未來協作型機器人也將出現,可根據需要增減關節數量更換工具,實現對不同任務的應用。
“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靈活‘雇傭’機器人。”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張國軍告訴記者,他正在籌劃購買15000臺機器人,成立大型設備租賃中心。“沒準以后,機器人也需要個中介公司,配備個經紀人呢?”他說。
機器人來了,你是開心還是擔心
現階段,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初期,我們更應該去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
科學家們認為,人與機器從來不是競爭關系,機器人在絕大多數方面,將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幫助。即便智能工程發展到較高水平,機器人也只會代替人類在數字、邏輯思維上的能力,把人類從抽象與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認識自我,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催生更大的價值。
“隨著人體和大腦的秘密被揭開,機器人研究必將同步前進。將來,也許機器人就是‘人’。”參與規劃研究制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暢想,人機協同作業將指日可待。
接受挑戰,應對挑戰,這是人類的特質。也正因為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多的潛力和價值等待我們去挖掘,未來的生活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