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服務機器人,我們普遍認為,它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是巨大的。基于兩點:機器人技術和社會發展,也基于現在服務機器人的基數不大。現在服務機器人還處于一個不規則的階段,所以它的基數比較小,但是它的增長特別快。
我們要在制造業、醫療、健康、國防、服務領域開展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現在進入一個全球的PR(Persona I Robot)時代,它也會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從國際上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在機器人研究領先的國家,他們分別在軍事、醫療、家用有著比較強的優勢。像美國,能夠占到現在市場的60%;德國、法國都處于市場化程度超前的位置。
在市場規模方面,從醫療專業機器人、物流用途機器人、娛樂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目前占比較大。
2020年之前能夠形成至少累計416億美元的新興市場,家用的估計能夠達到1550萬,以及教育機器人300萬這樣的規模。
對于服務機器人發展的總體思路:
1.面向世界市場需求。如果說工業機器人還與世界差距較大的話,我們可以說服務機器人與世界的水平比較小。因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所關注的點是不一樣的。工業機器人關注它的高性能以及低成本;而服務機器人關注于它如何給人提供服務。對于它的關鍵零部件不是最敏感,所以要面向市場需求,以技術創新為戰略基點,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牽引推動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
2.以技術創新為戰略基點,以研發生產實用、性能穩定、性價比高的服務機器人產品為牽引,突破研發與產業化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3.以市場化為牽引作為突破口,通過加強產學研創新模式和政府政策扶持,培育和創造市場需求,帶動服務機器人相關產業鏈發展,促進行業標準制定,推動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重點方向:
家政服務:向操作型服務機器人方向發展;
教育娛樂:教育領域、主題公園、科普;
醫療與康復領域:醫療手術機器人、精確診療、助老助殘、生機電一體化、智能假肢等;
核心軟硬件:開放式通用軟件平臺、信息網絡軟件平臺、云服務與大數據、智能人機交互、接口標準化、模塊化,關鍵零部件攻關等。
國家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包括“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我們國內業面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老齡化問題顯現、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現實情況,如何實現技術突破?如何實現產品的革新?這也給服務機器人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這股“風”吹向哪里?
醫療機器人、娛樂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是比較看好的幾個方向。
市場:它的產業從企業級市場還有待開發;
技術:傳感、交互技術、人工智能還有很多機會,進口替代;
產業鏈:孵化器、加速器發展空間廣闊,集中度將提高,對硬件企業提供整體服務的能力;
產品:提供新的入口,與智能手機互補而非交集,擁有強社交屬性。
技術驅動:新的傳感技術、交互技術、電池技術、顯示技術等,帶來更完美的用戶體驗;
需求驅動:長尾市場細分領域的剛性需求呼喚創新智能硬件的出現;
營銷驅動:智能硬件承載的是技術,消費的是時尚,滿足的是心靈。
目前政府的支持多集中在工業機器人,這個不對,大家現在也在探討,服務機器人是不是真的應該交給市場?剛才在介紹“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的時候,也提到我們拿出一個點,利用大企業的基礎優勢,能不能起到星星之火的作用?
危機:
1.人工智能、室內導航等核心技術缺乏;
2.政府資源支持多集中在工業機器人;
3.家用服務機器人的需求目前弱于國外;
4.國內的服務機器人公司都還很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