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揭32款高科技機器人 涉及眾多領域
無論是在太空探索和衛生醫療領域,還是娛樂、國防和公共安全領域,機器人技術都不斷發展進步。科學家研制的機器人有些是全自動的,有些仍需要操作人員操控。它們不僅是人類四肢的延伸,更具有人腦遠遠不及的高速運算能力。此外,它們還能充當人類的替身,進入人類無法進入或者對人類而言過于危險的區域執行任務。
2013年10月17日,香港大學的一場記者招待會現場,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制的雙足類人機器人“阿特拉斯”。“阿特拉斯”高6英尺(約合1.83米),重330磅(約合149.7公斤),采用鋁和鈦材料制造,造價1500萬港幣(約合193萬美元)。這款機器人能夠行走和做柔軟體操,還能做出用戶編程的動作。
2013年6月3日,巴黎東南部考伯特的一家康復中心,22歲的殘疾患者弗洛里安·洛佩茲用剛剛安裝的仿生手抓住樹枝。洛佩茲2011年末在一場事故中失去了3根手指,是第一位安裝這種造價4.2萬歐元的假肢的法國患者。蘇格蘭和美國的一些殘疾患者也安裝了這種假肢。
法國韋洛的伯切斯-杜-萊赫納消防局學校,Dok-Ing公司研制的MVF-5多功能機器人消防系統正向著火的汽車噴水。
2013年3月19日,法國里昂的2013年創新機器人峰會現場,一名男子抱著遠端臨場機器人Telenoid R1。Telenoid R1在設計上可以充當用戶的替身,出席各種活動。在創新機器人峰會上,世界各地的公司和研究中心展出他們研發的最新機器人技術。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研制的四足機器人“步兵班組支援系統”(LS3)正在接受野外測試。LS3是一種半自動機器人,在設計上可攜帶重物翻山越嶺,同時還能像訓練有素的軍犬一樣與士兵進行互動。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地球照片。10月9日,“朱諾”號將地球的引力充當彈弓,奔赴木星。這個“太空彈弓”幫助“朱諾”號的速度從每小時7.8萬英里(約合每小時12.5萬公里)提升到每小時8.7萬英里(約合每小時14萬公里),足以穿過小行星帶,進入木星軌道。“朱諾”號于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預計于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
2013年10月6日,東京的機器人餐館,機器人在鐳射燈的照射下為食客表演。
2013年4月18日,美國緬因州桑福德,反恐特警組的一個機器人正向媒體展示自己的本領。這款小型遠程遙控機器人由緬因州Howe & Howe公司研制,能夠像坦克一樣充當反恐特警組或者其他應急反應人員的防護屏障,保護他們免遭手持武器的嫌犯傷害。
2012年10月2日,美國新奧爾良大學工程中心的一個游泳池,研究生貝克·波特斯用手抓住一個原型機器鰻。這種機器鰻能夠悄無聲息地在水中移動,用于探測水雷。它不僅耗能低,同時不易被雷達發現。
2013年4月22日,美國白宮的國宴廳,奧巴馬總統與一條機械臂握手。奧巴馬主持了白宮科學展,向在科學、技術、工程學和數學比賽中獲得的學生表示祝賀。
2013年1月24日,德國富爾特伊姆瓦爾德,機器龍正在展示噴火本領,燒毀圣誕樹。
2013年6月20日,意大利撒丁島的FIA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資格賽現場,一個飛行機器人正在錄制比賽。
2013年9月24日,美國弗吉尼亞州匡蒂科的海軍陸戰隊基地,澳大利亞馬拉松公司研制的名為“全自動移動目標”的機器人正準備參與一項實驗。這些機器人的體型與普通人相當,被射中后摔倒同時還能像人一樣行走和奔跑,速度從每小時4英里到8英里(約合每小時6.4公里到12.8公里)之間。這項實驗旨在尋找使用M-4步槍和M-27自動步槍射擊移動目標的最佳方式。
2013年1月12日,黑龍江哈爾濱的機器人餐館,機器人正給客人上菜。這家餐館2012年6月開張營業,共有20個機器人,高度在1.3米到1.6米之間。這些機器人除了能夠上菜外還懂得烹飪,充電2小時可連續工作5小時。此外,它們還能做出10種不同的表情,還會說基本的問候語。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移動式漁籠,能夠在海面上移動,也能沉入海底,深度可達到1.2萬英尺(約合3657米),避免對海洋水質或者海底造成不利影響。這一系統采用了衛星通訊技術、遠程傳感數據傳輸技術、機器人技術、發動機控制裝置以及指揮控制與態勢感知軟件。
2013年2月15日,日本橫濱的東芝技術中心,東芝公司為核電站研制的污染清理機器人正在進行演示。這個機器人會向被污染的地面或者墻壁噴灑干冰顆粒,可用于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清理工作。
2013年8月16日,圣何塞的全國機器人技術奧林匹克現場,丹麥科學家亨里克·斯查菲正在介紹他研制的類人機器人Geminoid-DK。Geminoid-DK以斯查菲的形象為原型。
2013年3月26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制的“龍-2”貨運飛船,由國際空間站遠程操作系統的CanadArm2機械臂固定。這一天晚些時候,“龍”飛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太平洋海域降落。
2012年11月4日,芝加哥,31歲的西雅圖軟件工程師扎克·瓦特爾與他剛剛安裝的仿生假腿。瓦特爾準備靠著這條假腿登上共有103層的威利斯大廈。這條假腿由芝加哥康復研究所的仿生醫學中心研制,是世界上第一個神經控制的仿生假腿,允許佩戴者利用自己的思想進行控制。
2013年1月26日,科威特克卜德的駱駝賽跑俱樂部,由機器人騎手參加的賽駱駝比賽正在激烈進行當中。這些機器人由坐車在跑道周圍觀戰的馴駝師控制。
2013年5月10日,格陵蘭的頂峰營地,美國宇航局研制的GROVER(用于探索與研究的格陵蘭漫游者與戈達德遠程遙控車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機器人。GROVER是一種太陽能自治機器人,攜帶用于探測格陵蘭冰層的探地雷達,所得出的研究發現有助于科學家了解大冰原如何積聚和失去冰。
2013年7月26日,德國伊爾默瑙的機器人酒吧,類人機器人服務員“卡爾”正與客人們打招呼。“卡爾”由經營一家類人機器人公司的機械電子工程師本·斯查菲爾研制,不僅能夠幫助人類服務生調制雞尾酒,還能與客人進行簡單對話。
X-47B無人空中作戰系統驗證機從“喬治·H·W·布什”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此前,X-47B首次在這艘航母上實現攔阻降落。這是無人機第一次在海上進行攔阻降落。
2013年10月17日,香港大學的一場記者招待會現場,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制的雙足類人機器人“阿特拉斯”正在表演太極。
2013年6月13日,日內瓦國際機場的一個機器人,可給乘客帶路,帶他們到行李領取處、衛生間、失物招領處等地。
2013年8月29日,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車拍攝的一幅照片。“機遇”號登陸火星已經有近10年時間,目前仍在火星表面跋涉和收集數據。
2013年2月7日,東京的三麗鷗總部,Kokoro公司展出他們研制的類人機器人Actroid。
2013年1月15日,美國亞特蘭大,工廠自動化系統公司老板和總裁羅瑟爾·普萊爾與一臺高性能工業機器人。
2013年5月15日,北京的一個出租屋,37歲的草根發明家陶相禮與他制造的類人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名叫“創新王者”,高2.1米,重480公斤,是他利用從舊貨市場購買的零部件制造的。據陶相禮透露,制造這個機器人共耗費了30多萬元。
2012年11月21日,橫濱,東芝公司研制的污染清理機器人在媒體面前亮相。這個機器人會向被污染的地面或者墻壁噴灑干冰顆粒,可用于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調查和清理工作。據了解,東芝的四足機器人能夠在不平坦的表面行走,避開障礙物和攀爬梯子,同時還能利用所攜帶的照相機和放射量測定器對核電站狀況進行調查。
2013年4月22日,墨西哥太陽金字塔附近的奎茲特克羽蛇神殿地下深處的千年地道,一個用于研究地道入口處廢墟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上演了重大考古發現,在地道內發現3個此前未知的洞室。奎茲特克羽蛇神殿的地道擁有2000年歷史。專家們原本認為只會在這條地道的盡頭發現一個古代洞室,但根據這輛遠程遙控車傳回的圖像,地道盡頭存在3個神秘洞室。
2013年10月17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的能說話,能走路的仿生人造人,被稱之為“不可思議的仿生人”。這個仿生機器人高6英尺(約合1.82米),由一組工程師研制,擁有人造器官、四肢和其他身體部位,進一步接近于真正意義上的仿生電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