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發展歷史
導言:制造出能夠思考、自主行動的機器人,讓它們幫助人類生活得更簡單,這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CHIP追根溯源,將機器人技術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的故事講給你聽。
從遙遠的古希臘時代,人們就開始夢想著制造一個能夠不知疲倦地幫助人類處理繁復工作的設備。公元前約800年,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就提到過一個類似功能的機器。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在公元前400年,就曾討論過可以不需要人類介入就能工作的自動化機器。
意大利人阿契塔(Archytas)設計的機器鴿子是史上第一個能運轉的機器人。由水和蒸汽驅動的機械鴿子能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它并不能幫助人們工作,更像是一個玩具。
機器人發展史上又一里程碑也是一個娛樂功能大于實用的玩具。
大約在1206年,多才多藝的穆斯林發明家艾爾•加扎利(AI-Dschazari)設計制造出一艘機器“樂船”,船上載有能為皇室貴賓進行演奏的機械化樂隊。
1738年,法國天才技師雅克•戴•瓦克遜(Jaques de Vaucanson)發明了一只機器鴨,它會進食、能“消化”、還可以識別谷物。然而,機器人真正發展起來還是近一個世紀的事情。
一般認為,現代機器人最早于1921年問世。當時,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Capek)的科幻劇“R.U.R”(意為《羅瑟姆的全能機器人》),首次提出“機器人”的概念和功能。此后,機器人迅猛發展。1927年第一臺人型機器人“Televox”制造成功。一年后,日本機器人 “Gakutensoku”誕生。
工業機器人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人研發工作也變得更加高效。1948年,威廉•格雷•沃爾特(William Grey Walter)發明出第一個受“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機器龜:亞當“Elmer”和夏娃“Elsie”。
如果機械實體沒有先進的半導體模塊,就不具備智能。然而伴隨著“Shakey”的出現,這種情況于1970年得到改變。“Shakey”是個可以移動的機器人盒子,它通過大量感覺傳感器感知、適應周圍環境,探測被測物體,從而自行規劃完成任務。
從1961年起,機器人逐步被人類用作輔助工具,特別是在汽車制造領域,機器人的應用相當廣泛。1972年,德國庫卡(KUKA)公司研制開發出名為“Famulus”的世界上第一臺機電驅動的6軸工業機器人,它可以在其活動范圍內從多個方向接近同一個點。
1996年,機器人開始用于太空研究。作為美國國家航天局火星探測計劃——“火星探路者”的一部分,“旅居者”號機器人火星車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2000年,日本本田公司展出其第一個商業仿人機器人阿西莫(ASIMO)。當時,這臺機器人的月租金高達15萬美元。
家庭機器人
目前,機器人還不能幫助我們處理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但大量研究顯示,這種情況會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改變。在今后五年內,機器人能照顧老人和病人。到2020年,它還可以把我們從家務勞動中解脫出來。從2030年起,機器人應能承擔大量的、至少與人類水平相當的手工勞動。美國國防部預測,自動機器人士兵將于2035年啟用。
公元前400年,意大利塔蘭托人阿契塔(Archytas)的鴿子:這只機械鴿被認為是機器人的最早雛形。
1206年,艾爾•加扎利(AI-Dschazari)的樂隊。四個機器人“音樂家”坐在船上演奏樂曲,為皇家賓客助興。
1495年,達芬奇的機器人騎士:幾百年后,工程師馬克•羅塞姆(Mark?Rosheim)利用達芬奇的原圖紙為美國宇航局研制了一個微型版機械人。
1738年,機器鴨——雅克•戴•瓦克遜(Jaques de Vaucanson)的杰作:它可以扇動翅膀、進食、甚至“消化”食物。
1921年,卡雷爾•恰佩克(Karel Capek)首創“機器人”一詞:在他的作品《羅瑟姆的全能機器人》中,人造機器正式面世,并被命名為“機器人”。
1927年,Televox——美國人設計制造的第一臺人形機器人:可以調控水位、激活水泵、開閉電源。
1948年,Elmer和Elsie——由威廉•格雷•沃爾特(William Grey Walter)建造的兩座機器龜是首臺自動機器人。
1956年,工業機器人:喬治•德沃爾(George Devol)為名為“Unimate”的機械手注冊專利。
1970年,Shakey:在大量傳感器的幫助下,它能夠分析周圍環境,而且還是第一臺可以自行設計動作的機器人。
1973年,庫卡(KUKA)公司的Famulus:德國庫卡公司首次建造出6軸機械臂。在人類操作困難的環境里,人們借助這臺機器也可以完成工作。
1996年,“旅居者”號(Sojourner)機器人火星車:在“火星探路者”計劃中,機器人第一次降落在火星表面。它的任務是拍照和收集土壤樣本。
1999年,索尼Albo:這只機器小狗雖是一個概念性玩具,但常被用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2000年,本田阿西莫(ASIMO):它可以用兩條腿像人一樣行走,爬樓梯,轉圈,還能辨認周圍事物。
2003年,酷似5歲女孩的機器人:Repliee Q1是第一臺擁有人類外貌并能開口講話的機器人。
2007年,Ping-Pong:擁有人工智能的人形機器人“TOPIO”在乒乓球比賽中切磋球技。
2010年,美國國家航天局Robonaut 2:這種實驗性機器人很快將用于協助宇航員工作,并在危險環境中替代他們。
未來,機器人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重要作用:幫助老人的實驗性機器人已在研制過程中,例如Care-O-bot或Casero。預計2015年左右,機器人應該能夠在夜晚照顧老人和病人,并在個人護理、進餐和文娛生活方面提供幫助。